随着权益市场的回暖,含权理财产品的净值也随之回升,为投资者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回报。在这一背景下,光大理财股票投资部总经理梁珉在接受专访时,就如何切实促进银行理财长线资金入市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强调,拓宽银行理财的销售渠道,吸引多元化风险偏好的客群,是提升含权产品市场接受度的关键。

一、含权产品发展迎来新契机
近期,随着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权益市场持续回暖,投资者对权益资产的配置策略关注度显著提升。对于银行理财而言,含权产品的发展迎来了更为有利的环境。光大理财梁珉指出,政策层面多次强调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为权益类资产配置提供了坚实的政策支撑。同时,市场信心的恢复也推动了投资者对权益类资产的关注,理财公司抓住这一机遇,加速布局含权产品,力求在收益与风险之间实现更好的平衡。
光大理财作为行业内的佼佼者,积极响应政策号召,不断创新和丰富含权产品体系。梁珉表示,含权的“固收+”策略通过结合固定收益类资产与权益类、另类资产,实现了优化风险收益比的效果。在市场回暖的背景下,这种策略有望更有效地平衡稳健与收益,为投资者提供灵活且具有抗风险能力的解决方案。
二、销售渠道拓宽,吸引多元化客户
尽管含权产品的发展前景广阔,但个人投资者对于有一定波动性的理财产品接受程度仍有待提升。梁珉坦言,理财产品的目标客户群体普遍追求稳健收益,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低。这一心理账户效应限制了含权理财产品的市场接受度。
为了打破这一困境,光大理财梁珉建议试点拓宽银行理财的销售渠道。他指出,当前理财产品主要依赖传统银行渠道进行销售,销售渠道的局限性导致客户群普遍风险承受能力较低,且对中高波动性理财产品的需求不足。这种需求不足会反馈到产品创设、销售的环节,影响理财产品对权益类资产的配置。
梁珉透露,在与代销银行的交流中,代销银行更倾向于选择净值稳健的理财产品,认为权益类理财产品属于“非主流”,净值波动大,且需要临柜认购,销售难度较大。针对这一问题,光大理财梁珉希望未来相关部门可以考虑通过试点的方式,适度开放银行理财产品的代销渠道,如证券公司等,以引入更为多元化的客户群体。
三、优化产品设计,提升含权产品吸引力
除了拓宽销售渠道外,梁珉还强调,理财公司需要通过多层次策略提升含权产品的吸引力。关键在于着眼中长期、优化产品设计、吸引对的客户。他建议加强投资者教育,帮助客户认识到含权产品在中长期资产配置中的稳定作用,减轻对波动性的过度担忧。
同时,光大理财也在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引入收益增强机制和波动控制方案,在保障收益目标的同时,进一步缓解客户对风险的顾虑。精准的客户分层和差异化营销也有助于提高含权理财产品的市场渗透率。梁珉表示,银行理财产品需要在传统低风险、低波动投资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对客户需求进行分层,剥离出不同客户的风险收益特征,筛选出能够承受中高风险理财投资需求的客群。
四、养老理财产品:长线资金入市的新选择
在梁珉看来,减弱短期市场波动对产品收益的影响、着眼中长期收益回报的一项重要抓手是养老理财产品。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特点在于其投资周期长、资金来源稳定、资产配置类型丰富。这些特性使得养老理财产品在长周期权益类资产配置中具有独特优势,能够有效地提高银行理财长线资金在市场中的参与度和规模。
光大理财梁珉指出,经过前期试点阶段,银行养老理财产品已逐渐成为第三支柱养老体系中的重要投资工具。特别是在此前权益市场大幅回调的环境下,银行理财产品凭借其多元化配置和多资产组合的优势,依然实现了稳定的收益。他建议未来应进一步扩大银行养老理财产品的数量、类型和发行额度,以满足投资者日益增长的养老需求。
五、加强投研能力,支撑产品长期发展
作为股票投资部的负责人,梁珉深知权益类资产的波动性与复杂性对投研团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他坦言,光大理财在权益投资方面的投研体系尚不完备,专业人才储备相对薄弱。因此,理财公司需要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与培养机制,以构建更加成熟的权益投资能力,支撑产品的长期稳定发展。
最后,梁珉强调,银行理财的销售渠道应加强投资者教育,尤其是做好投资者适当性匹配。只有当投资者充分了解产品的信息时,他们才能在面对市场波动时保持冷静,做出理性的投资决策。光大理财将继续在稳定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推动含权理财产品成为投资者资产配置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不断优化产品设计和进行投资者教育,进一步引导客户理解风险与收益平衡的核心理念,为含权理财产品的市场化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