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黔新网

部分水泥企业二季度经营环比好转

2022-11-27 15:46:21  来源:中国网   阅读量:10416   

受下游需求不足,煤炭价格高企等因素影响,2022年上半年水泥行业上市公司业绩普遍较差伴随着疫情的逐渐减弱,二季度部分水泥企业产销量明显上升据业内人士介绍,最近水泥行业一直在实施夏季错峰生产伴随着下游基建,房地产等领域需求的逐步回暖,水泥行业量价回升

部分水泥企业二季度经营环比好转

上半年业绩分化明显。

据Wind数据显示,截至7月25日17时,a股共有15家水泥行业上市公司发布了2022年上半年业绩预告其中,预增2家,略增1家,略减2家,预减3家,首亏5家,续亏2家已披露业绩预告的水泥公司业绩分化明显

建华和博文科技均预计2022年上半年净利润大幅增长。

宋庆建华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51亿元,同比增长64%,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2.41亿元,同比增长80%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宋庆建化表示,主导产品水泥销售价格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但销量增加,水泥行业利润较上年同期增加但与上年同期原煤价格上涨相比,公司主营水泥业务成本上升化工业务方面,公司于2021年12月完成对新疆美丰化工有限公司的重组2022年上半年,新疆宋庆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净利润增加3745.53万元与此同时,阿拉尔宋庆化工有限公司同比减亏

博文科技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891万元至4031万元,同比增长76.94%至83.31%公司称,合资公司新疆中和预计2022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加4.68亿元至4.88亿元按照公司权益法核算,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增加,预计投资收益增加3,226万元至3,366万元,同比增长142.45%至148.63%

西藏天路,海南瑞泽,福建水泥等7家水泥公司预计上半年亏损下游需求不足导致水泥产品量价齐升,煤炭成本高企导致相关上市公司业绩大幅下滑

西藏天路预计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45亿元至1.33亿元,亏损规模最大公司表示,报告期内,市场竞争加剧,水泥销量和价格下降,盈利能力大幅下降此外,煤炭资源运输距离长,生产成本往往较高

行业生态比较健康。

部分头部水泥上市公司二季度净利润环比有所好转。

冀东水泥预计上半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8亿元至11.8亿元,同比下降12.04%至3.89%一季度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2.33亿元,二季度公司经营状况明显好转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公司表示,受疫情等因素影响,煤炭等主要原材料价格同比大幅上涨,公司水泥,熟料生产成本同比上升,综合销量同比下降,导致经营业绩下降

冀东水泥此前表示,伴随着疫情影响的减轻,预计二季度水泥市场将明显好转4月中下旬以来,水泥销售明显好转,供给侧行业自律达成高度共识,行业生态相对健康

预计今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3.64亿元至4亿元,同比增长0%至10.0%对于业绩变动的原因,公司表示,报告期内积极复工复产,提高资源配置和使用效率,不断优化调整市场和客户结构,提高产品售价,营业收入稳步增长同时,公司加强精细化管理,严格控制成本费用,提升整体盈利能力

根据西部建设披露的经营简报,公司二季度混凝土销量环比增加,同比降幅明显收窄2022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混凝土销量1632.6万立方米,同比下降4.76%,一季度公司实现销售998.42万立方米,同比下降11.13%

提高错峰生产效率

中国水泥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全国累计水泥产量9.77亿吨,同比下降15%,比1—5月收窄0.3个百分点,去年同期增长14.1%,6月份,全国水泥产量1.96亿吨,同比下降12.9%,环比下降3.6%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和新开工面积同比下降2022年上半年,全国水泥市场需求明显下降

价格方面,中国水泥协会信息研究中心认为,上半年全国水泥平均价格略高于去年同期,但煤炭成本大幅上涨,抬高了水泥生产成本,行业效益下降明显今年上半年行业效益预计同比下降近50%,南方省份企业效益下降幅度更大6月份,华东,中南,西南地区水泥出厂价格均跌至或低于成本线,而原煤价格较去年同期大幅上涨,企业生产经营面临挑战

中国水泥协会常务理事孔祥忠指出,今年以来,水泥市场需求低迷,供需矛盾突出,成本居高不下,价格快速下降,企业经营困难下半年,我们将重点关注错峰生产

中国水泥协会副秘书长,数字水泥网总裁陈柏霖认为,下半年,水泥行业量价都将出现反弹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将继续增加,超售的需求和价格将得到修复,与此同时,许多地方的峰值生产率将进一步提高在大企业的引导下,加强行业自律,精准错峰,刚性错峰,将有效推动水泥库存下降到合理区间,为四季度乃至全年行业平稳增长提供有利条件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